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时报》副刊
释义
《时报》副刊

近代报纸文艺副刊。《时报》于光绪三十年四月二十九日(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创刊。总主持人为狄葆贤(平子),主笔有陈景韩(冷血)、罗普、包天笑、冯挺之、雷奋等人。1921年秋狄葆贤积劳成疾,将该报出售于黄承恩(伯惠)。至1939年9月1日终刊。《时报》在清末时期为保皇派的机关报,在政治上鼓吹君主立宪,主张地方自治,抵制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摆脱了保皇派的控制,变成了狄葆贤个人的报纸,在政治上力求稳重,表现也不突出。它的主要贡献,在于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加以改革和创新,往往成为其他报纸模仿的对象,因而对我国报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文艺副刊便是它的首创之一。

《时报》的文艺副刊,前后三易其名:初名《余兴》,由包天笑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设并主编;继而易名为《滑稽余谈》,仍由包天笑主编;最后更名为《小时报》,前后担任主编的有毕倚虹、刘襄亭、李涵秋、况夔笙、张碧梧、文公达、吴灵园等。此外,《时报》的第4版也是文艺版,只是不标副刊名称,由副刊主编兼任编务。《时报》的文艺副刊虽然三易其名,主编也多次易人,但它始终属于鸳鸯蝴蝶派的文学园地之一。其内容不外小说、笔记、诗词、杂文等。仅长篇小说即有十余部,如南梦(陆秋心)的《双泪碑》、荫吾的《渔父梦》、雪石的《穷途泪》、馥初的《情魔》、无咎的《玉兰记》、周瘦鹃的《霜刃碧血记》和《邻人之妻》、毕倚虹的《黑暗上海》和《十年回首》、李涵秋的《情错》和《怪家庭》、包天笑翻译的《销金窟》(大仲马《基度山恩仇记》的一部分)、东亚病夫(曾朴)的《九十三年》(雨果原著)等。所刊笔记的数量更多,较为有名的如狄平子的《平等阁笔记》和《平等阁诗话》、沈太侔的《东华琐录》、陈鹤柴的《静照轩诗话》、钟耕岩的《说体钩元》、贾炤华的《电影杂谈》、高吹万的《吹万楼日记》等。其他零星诗词、杂文作品更不胜其数,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其容量大大超过了当时一般的文学期刊。

胡适在《十七年的回顾》中说:“简单说来,《时报》的贡献,是在十七年前发起了几件重要的新改革。因为适合时代的需要,故后来的报纸也不能不尽量采用,就渐渐的变成中国日报不可少的制度了。”其中的贡献之一,就“是为中国日报界开辟一种带文学兴趣的‘附张’。自从《时报》出世以来,这种文学附张的需要,也渐渐的成为日报界公认的了”。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894-289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