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搜神记1 |
释义 | 搜神记1 晋代志怪小说集。干宝撰。原书30卷,已佚。现存辑本20卷。《晋书·干宝传》、《隋书·经籍志》和《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都记载有干宝撰《搜神记》30卷。《新唐书·艺文志》入小说家类。宋代诸书著录的书名、作者、卷数纷歧难明,似原书亡于宋代。明人胡应麟据《法苑珠林》等类书引文辑成20卷本。胡震亨《秘册汇函》、毛晋《津逮秘书》、清人张海鹏《学津讨原》等丛书都收入此本。新版本有胡怀琛标点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排印,1957年重印),汪绍楹校注本(中华书局·1979年)。今本附干宝《搜神记序》,即《晋书》卷82《干宝传》中所引一段,说明撰书缘起,大意是说他立志搜集古今神鬼怪异之事“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他也明知所记不可能都是实录,肯定有虚错者,但“所失者小”,“所存者大”,记下来供好事者“游心寓目”也是好的。干宝是东晋史学家,著有《晋纪》(已佚)。《晋书·干宝传》中说他是有感于其父墓中殉葬婢10年不死和其兄死而复活事,才决定撰写《搜神记》的。仅据现存20卷464条的内容看,干宝确实是广泛搜求成书的。他既遍览晋以前志怪和杂史书,又有当时采自民间的传闻,洋洋大观,可说是东晋以前志怪书之集大成者。胡应麟对辑佚工作相当内行,辑本可靠性也较高,基本能反映干宝书原貌。鲁迅称此书为“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只不过表明这是不完整的辑本,不能与伪托之作相提并论。《搜神记》成书时间,据《世说新语·排调》载,刘惔看过《搜神记》后,戏称干宝为“鬼之董狐”。刘惔卒于东晋永和三年(347),则本书成书最晚应在此之前。今本《搜神记》卷20总第454条(据汪绍楹本)记孔愉赠车骑将军事。孔愉卒于东晋咸康八年(342),则成书应在此之后。书中所记内容有五行灾异、神话传说、杂史轶闻、神仙方术等,宗教故事较少。著名故事如“董永”、“三王墓”、“东海孝妇”、“韩凭妻”、“秦巨伯”、“宋定伯”、“紫玉”、“李寄”都对后代小说、戏曲颇有影响。 刘兆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697-569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