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释义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当代文学运动方针政策之一。1964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一封《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信上作出批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个批示发表于1967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在这以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鲁迅在《拿来主义》等文章中曾做过十分明确的阐述。与鲁迅同时的瞿秋白等人也做过类似的阐述。毛泽东发表于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经明确指出:“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这实际上是毛泽东在当时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一思想的具体阐述。“古为今用”,就是要求将过去的文化遗产中包容的仍有积极意义的部分用来为现实的需要服务。可以对过去的某些文学艺术作品加以继承和改造,或从中吸取创作经验、艺术形式、艺术技巧、创作方法等方面的有用的东西,使那些文学艺术遗产产生积极的作用。“洋为中用”,就是要求将外国的文化遗产中包容的有着积极意义的部分吸收过来,使它自然地结合在发展着的中国文学艺术之中,或者成为一种有益的借鉴。周恩来在论述“洋为中用”的观点时,曾做过如下补充:“洋为中用,以中为主”。

冉隆中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31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