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于濆 |
释义 | 于濆 唐代诗人。字子漪。生卒年里均不详,活动于唐宣宗至唐僖宗时期。唐懿宗咸通二年(861)中裴延鲁榜进士。一生落魄,只任过泗州推官。曾游历西北边塞,太行山,到过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在河北尧山寓居过一段时间。于“患当时作诗者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唐才子传》)其诗多揭露晚唐社会矛盾,爱憎强烈,尖锐深刻。如反映人民疾苦的《山村叟》:“古凿岩居人,一𢋨称有产。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苦辛吟》:“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抨击豪门穷奢极欲的《秦富人》:“粪土视金珍,犹嫌未奢侈。”其边塞诗则揭露了士卒与边将的矛盾,如《陇头水》:“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杀成边将名,他人成卫霍。”其咏史诗表现出独到的见解,如《马嵬驿》写杨贵妃:“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于濆长于五古,短小精悍,质朴中显激愤,冷峭中见锋芒。胡震亨《唐音癸签》称其诗:“亦多有愜心句堪击节”。《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于濆诗》1卷。《全唐诗》卷599存其诗1卷。《唐文拾遗》卷30存其文1篇。今人梁超然、毛水清有《于濆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金文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