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潮
释义
新潮

现代文化期刊。月刊。1919年1月创刊于北京。北京大学新潮社编辑。编辑部由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组成,傅斯年任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第2卷第2至4期由罗家伦主编。第2卷第5期起由周作人主编。编辑有毛子水、顾颉刚、陈达材和孙伏园。这时期的刊期间隔较长。1922年3月出至第3卷第2期后终刊。共出版12期。

《新潮》发行于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创刊时得到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和教授胡适的支持,蔡元培负责的北大校方为其承担了经济责任。该刊是综合性文化刊物,内容包括哲学、社会政治、文学等多个方面。文学理论与创作占有较大篇幅,故其英文刊名《The Ranaissan-ce》即为“文艺复兴”。刊物发表了大量论文,积极配合《新青年》杂志发起的文学革命宣传。傅斯年是理论部分的主要撰稿者,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怎样做白话文》一文着力阐发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人化文学”的主张。罗家伦、俞平伯等也在《什么是文学》、《打破中国神怪思想之一种主张》等论文中,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予以猛烈抨击。文学创作与评论是该刊的又一重要内容。罗家伦、康白情、叶圣陶、俞平伯、杨振声等人发表了大量小说、诗歌创作和作品评论,以及书报批评等。鲁迅曾在该刊发表了小说《明天》,还在给“新潮社”的通信中对刊物予以鼓励,对汪敬熙的《雪夜》、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等小说创作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那是上海的旧小说家“梦里也没有想到过”的。蔡元培、胡适也在该刊发表过一些文学理论和白话诗作等。该刊还译介了一批外国文学名著。如潘家洵翻译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陋巷》,易卜生的《群鬼》等剧本;小说方面有周作人译自日文的《蔷薇花》、沈性仁译自俄文的《一个病的城里》、《私刑》等。《新潮》是“五四”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刊物,作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造成和孕育了一批新文学工作者,他们的标志是“为人生的文学”。鲁迅指出:“他们每作一篇,都是‘有所为’而发,是在用改革社会的器械,——虽然也没有设定终极的目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文学部分主要撰稿人还有顾诚吾、徐彦之、朱自清、孙伏园、孙福熙、欧阳予倩、宋春舫等。

王宗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73-607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