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抗战时期关于“作家从政”的讨论
释义
抗战时期关于“作家从政”的讨论

现代文学论争。1939年以后,沈从文连续发表文章,认为参加抗日工作是“从政”,而这不是作家所应该从事的工作。只有“远离了‘宣传’空气”,“远离了那种战争的浪漫情绪”的“在工作上具特殊性的专门家”和“在态度上是无言者的作家”,才能完成“社会真正的进步”(《一般或特殊》)。而“作家被政治看中,成为政治工具后”,文学就出现“堕落倾向”,作家的工作就变成了“趋时邀功”(《文学运动的改造》)。这些言论发表后,受到许多作家的批评。叶以群署名杨华撰文认为,历史上没有“一个真正在政治上‘超功利’的作家,一部所谓‘纯粹’的文学”,所以“要使文学脱离政治是不可能的”(《文学底商业性和政治性》)。郭沫若在《新文艺的使命》一文中指出,我们反对作家“以蝇营狗苟的态度,运动做官,运动当议员”,但在抗战时期,“作家以他的文笔活动来动员大众,努力实际工作,而竟目之为‘从政’,不惜鸣鼓而攻,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

徐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86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31:31